气泡法检测零食包装袋:5 步就能完成的详细流程 不管是零食生产企业的质检环节,还是小商家自查,气泡法的操作流程都比较统一,关键是做好每一步细节:

1. 准备工作:备好设备和样品 首先要准备气泡法专用的密封试验仪(比如常见的负压式设备),往设备的检测腔里加清水,水量以能没过待检测的零食袋为准,避免加水太少导致袋子部分暴露,影响检测结果。 然后选好待检测的零食袋样品,尽量挑选外观无明显破损、褶皱的袋子,擦干净袋子表面的油污或灰尘,防止杂质影响气泡观察。如果是已经开封过的零食袋,就不能用于检测了,因为开封会破坏原有的密封状态。 2. 放置样品:让袋子 “浸" 在水里 打开密封试验仪的盖子,把零食袋轻轻放入检测腔的清水中,用小夹子或重物(避免划伤袋子)轻轻按压袋子,确保袋子浸没在水里,且袋子表面没有残留气泡 —— 如果一开始就有气泡附着在袋子上,后续检测时容易和漏洞产生的气泡混淆,导致误判。 放好后,盖紧仪器盖子,确保盖子密封良好,避免检测过程中空气漏进检测腔。

3. 设置参数:根据零食袋类型调数值
不同材质、厚度的零食袋,检测参数需要适当调整。一般来说,真空度可以设置在 50-90kPa 之间:比如薄一点的塑料薄膜袋(像薯片袋),真空度可以稍低,避免压力太大把袋子压破;厚一点的复合膜袋(像坚果袋),真空度可以适当调高,确保能检测出微小漏洞。 保压时间通常设置 30-60 秒,时间太短可能来不及观察气泡,太长则会增加检测成本,具体可以参考零食行业的常规检测标准。参数设置好后,启动仪器开始检测。 4. 观察结果:重点看是否有 “连续气泡" 仪器启动后,会慢慢抽走检测腔里的空气,此时要仔细观察水里的零食袋:如果袋子表面没有气泡冒出,或者只有零星几个、很快消失的气泡(可能是袋子表面附着的空气),说明密封合格;如果有连续不断的气泡从某个位置冒出,比如封口处、袋身某处,那就说明这个位置有漏洞,密封不合格。 观察时可以凑近一点,也可以借助手电筒照亮检测腔,让气泡看得更清楚,避免遗漏细小的气泡。 5. 收尾工作:整理设备和记录结果 检测结束后,先让仪器泄压(不要直接强行开盖,避免水流溅出),泄压完成后再打开盖子,取出零食袋。如果是合格样品,可以按正常流程处理;不合格样品要做好标记,方便后续分析漏洞原因(比如是封口温度不够,还是袋子材质有问题)。 最后把检测腔里的水倒掉,擦干设备内部,关闭电源,同时记录好本次检测的样品信息、参数、结果,方便后续追溯。 |